分類
台灣史

謝仕淵 食遊台灣 : 另一種海味 馬公漁港麵店 20190825


澎湖海鮮多,在馬公街頭,即使是麵店,也多有小卷花枝等海鮮,例如客運馬公總站旁的麵店,麵裡的花枝就讓人很驚喜。

我最近在澎湖,吃了間臉友推薦的麵店,麵店就在臨海路港邊,現在是遊艇碼頭,以前是漁港,鄰近地區都還有冷凍廠與漁網店,過去的客人以漁民居多。

聽說漁港麵店已歴三代經營,少說半世紀,我本抱著吃碗麵、燙份小管的期待,不料門一打開,被滿滿的人嚇到不說,店裡的食物,竟找不到一樣海裡來的東西。

我看見兩桶熬煮中的豬骨高湯,也看見廚房後台裡,兩位女性忙著不斷的處理豬肉,而在滷味櫥中,除了豆干海帶與滷蛋,其餘都與豬有關,例如豬皮豬肝豬舌豬腸肝連,甚至還有較不常見的牙齦與豬肺,這些滷味,可搭配著麵、米粉或米粉麵等三種填飽肚子的主食。

一碗鋪滿豬肉片的湯麵,湯頭濃郁,油蔥與青蔥,添了香氣也平衡了油膩。讓人吃驚的是,切料上桌,老闆在每個盤裡都放了一大匙蒜泥,這未經稀釋、充滿嗆辣的滋味,豪邁十足,是漁人的滋味,但卻很合現下年輕人的口味。

我問了一起等了二十分鐘,後來同桌的大哥,他已經吃了四十年,每次漁船返港卸了漁獲,天剛亮時,就來麵店吃碗麵。現在距離漁港遠了,但習慣改不了,捕撈丁香或者小管上岸後,還是往這個有點空盪的遊艇碼頭跑。一晚的勞動,一身的疲憊,最需要麵店裡,熱量高、可暖身的油湯來填補。

大哥說,澎湖人愛吃魚也很會吃魚,吃魚可以強骨,但他又說吃肉可長肉,骨跟肉都要強壯,才有體力從事討海工作。漁港麵店,一屋子的豬肉,最適合給每天都在海上拼搏的人。沒有海鮮的漁港麵店,有著另一種海之味。

馬公漁港麵店,跟日本漁港食堂漁師料理標榜本港海鮮的型態不同,最初也不是要做我們這種觀光客的生意。我聽了大哥的話,看著他經年累月被海風吹襲的黝黑皮膚,倒有點打擾了漁人日常的愧疚。

但這碗麵,使我認識了澎湖討海人與食物的另一種關係,我也因此想著,在冬季北風吹起時,這熱騰騰的漁港麵,吃來一定更有滋味。

原文出處 謝仕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