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自己熟悉的台灣地名開始,透過歷史和語言的了解,是拆解中華帝國殖民主義最好的練習。
比如這個充滿儒家教化意義的台北「大同區」,最早起源於原住民凱達格蘭族的聚落名稱巴浪泵(Paronpon),後來在19世紀的文書上被紀錄為大浪泵(Daronpon),再進一步轉寫為大隆同(Dualongton),並在日本帝國時期紀錄為同音異字的大龍峒。
戰後在國民黨自以為有文化的官僚拍腦袋決策下,為了「紀念孔子精神」,大龍峒就成為了大同。
不管是大龍峒或巴浪泵,都還相當尊重重現原來凱達格蘭族的地名原音。就只有國民黨官僚大筆一揮改成大同,最是粗暴無文,心態跟當年乾隆皇帝把原住民地名諸羅(Tiro)改成嘉義,基本上是一模一樣的……
原文出處 Yik L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