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星期天寫的那篇文章,我說自己小學畢業之後不知道為什麼突然覺得「控制自己先從控制自己的睡眠開始」,仔細回想起來好像是從「讀書36計」那本書所得到的靈感,於是回頭就再去把這本書找出來看,這本書的作者是日本的高中老師,他並沒有像我高中同學講的那樣希望學生熬夜多讀書,這本書一開始作者簡介,說這本書一出版就創下連印59版的驚人紀錄成為中學生搶購的暢銷書,這是一種科學式的學習法。
作者的序講了一句話:「一般人都認為學業成績不好,原因就在腦筋太差」,覺得自己腦筋並不是很好的我,看到這句話如獲至寶。他又說:「一個人的素質天份對學習的成績並非全無關聯,但是最重要的還是靈活運用的能力」。
我小時候因為家裡環境的關係,能夠買的書沒有幾本,竟然買到這本處世的智慧,而且把它當作聖經一樣一直放在自己的身邊。如果沒有足夠的愚笨,恐怕也沒有辦法做到這樣的事情。
除此之外,自己一直感到人生不公平,常常有羨慕、嫉妒、自卑的心情,可能也是可以遵照這本書的指示去做的主要原因。
年輕的時候因為嫉妒,產生的不滿逼迫自己努力向上,這樣的人一旦爬到某個高度之後,很容易迷失。但終其一生,過這樣的日子是非常悲哀的一件事情,追逐成功、追求卓越、想做皇帝,實在有不少的例子。
其實像這樣子的人,很多信仰尼釆的超人哲學,尼采並不推崇歐洲從文藝復興以後所強調平等的概念,人是不平等的,有人可以做超人。羨慕、嫉妒這些事情不是壞事,這是督促超人勇敢向上的驅動力。引導我們去追求真正想要的事情,這是我們人生重要的指標。我們所羨慕、嫉妒的對象,是我們未來人生的模範。尼采雖然很年輕時候就當了大學的教授,但他的一生完全沒有辦法用他的「超人」,來描述他的發展,就社會現實的角度看來,他就是一個失敗的廢人,尼采自己怎麼可能是超人呢?
其實尼采講這些是希望我們要正視自己的慾望,跟這些慾望戰鬥,榮耀這些慾望所帶來正面的效應。只有積極戰鬥,才能夠悼念我們對抗慾望所得到的失敗,這才是超人真正的涵義,不是忽略假裝這些慾望並不存在,而是真實去感受承認這些慾望,羨慕、嫉妒、怨恨、沮喪等等發生在個人身上的事情,不用逃避的方式來加以面對,尤其不能躲到宗教裡面,用來生、寬恕等等的概念,尤其迴避自己嫉妒之心,這樣無法讓自己真正面對這些問題,這是尼采非常反對基督教最主要的原因。
尼采認為有強者的哲學,也有弱者的哲學,有貴族的哲學,也有奴隸的哲學。如果出生為奴隸,在那個的背景長大,當然就會像奴隸一般的思考,但是如果掙脫了奴隸的枷鎖,擺脫弱者的身分,就要學習開始當個「超人」,這個超人並不是美國好萊塢電影裡面的超人,而是不斷地超越自己,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人,超人不需要別人監督,他會不斷地自我反省、自我成長,其實這並不容易,追求人在世界上唯一的一次生命,賦予它意義本來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