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1紀元節,只慶祝不放假,本日慶祝行程
0800 出門渡海上班
0830 開始看診
1040 搭渡輪離開旗津
1155 左營高鐵
1329 台北高鐵
淡水信義線捷運+奔跑
1400 文化部文資會議
1600 會議結束
奔跑+淡水信義線捷運
1631 台北高鐵
1805 左營高鐵
1840 鼓山渡輪站
1850 看診
2100 下班渡海
2130 進家門
早上離家時,賤內對整天看門診還要跑一趟台北開會這件事碎念,只好解釋,這次的會議是因為有人提議要將國民黨老兵跟台籍日本兵的歷史攪和在一起作撒尿牛丸,我是去阻擋這件事。賤內聽完,不再反對,要宅醫完成任務,果然是皇民之妻啊…
阿媽年輕時的朋友帶著禮盒來回診,已經90好幾,也是老病人,感謝宅醫多年的照顧。宅醫回說,阿媽的朋友就是宅醫的長輩,阿媽已經成仙十多年,就把老病患當成自己的阿媽來照顧。
算準時間,趕緊搭船渡海,這段路程變數最大,有可能一個不小心就錯過車班。在高鐵站還遇到小港醫院郭昭宏院長,他今天北上三場會議,也真是辛苦了。
今天在文化部由李靜慧次長主持會議。第一次會議沒有邀請台籍老兵協會,因為228協會王文宏會長通知才知道有這件事,臨時準備說帖說明協會立場。後來李次長特別南下參訪戰和館,了解目前台籍老兵跟二戰議題的場館經營,這次第二次會議,再度邀集相關領域專家討論可行性。
緣由是長期關注國民黨老兵跟眷村文化的周老師提案,要成立國家級的老兵博物館,將國民黨老兵跟台籍日本兵的歷史收藏在同一個博物館,意圖促成台灣族群彼此對話與和解,實現同島一命。
整個計畫圍繞在族群融合,同島一命,對話和解。但是整個論述並無法說明如何把這兩條不相干的歷史脈絡放在一起展示,又如何能促成族群和解。從提案人準備的資料,發現雖然引用許多台派人士對於族群和解的期待,但是還是以大中華民族聖戰主義者的眼光在看待台灣的近代戰爭史,期待從台灣人口中說出被日本殖民壓迫跟當炮灰這種控訴。
裡面一張台籍日軍,國民黨軍,解放軍被鐵鍊鎖住的腦補圖,讓宅醫想起美國記者在重慶拍到的照片,只有中國會把軍人用鐵鍊鎖住避免逃跑吧?對日本人來說,沒有榮譽感的軍人,比死老百姓還沒有戰力,在台灣徵集志願兵根本萬中取一,學力體力太差根本不要想入選。日本人不會把文盲送到部隊去害死所有人,戰爭是要打贏也要保命,不是有手有腳就可以作戰的。
提案簡報引用陳婉真女士參訪沖繩後寫的文章,說在沖繩,血戰的美日雙方都可以一起悼念死去的同胞,台籍日本兵跟國民黨老兵也可以比照辦理。不過這兩件歷史並沒有交集,雙方沒有血戰過,讓他們去和解,可能讓人一頭霧水。如果是台籍日本兵跟美澳盟軍和解,國民黨軍跟共軍和解,那才對題吧?
龍應台說,我們60年來都沒有坐下來,了解對方的傷痕在哪裡?容宅醫引用美國時代雜誌1946年6月的一篇文章,一個台灣人對美國記者的控訴
「You were kind to Japanese, you dropped atom on them, you dropped Chinese on us.」(你們友善的向日本人丟下了原子彈,你們友善的向台灣丟下了中華民國。)
這就是台灣人的傷痕,在台灣的中國人能接受嗎?
宅醫出席每年高雄市的228紀念儀式,沒有看過一個國民黨籍的政治人物出席,就算他不是49人,只是因為政治認同不一樣,也不願意坐下來為自己父祖輩的遭遇致哀。
有關中村輝夫的報導,中文版跟日文版根本是兩個不同的人,一個為榮譽出征,堅守命令死守叢林陣地的忠貞皇軍,在黨國宣傳下,是個反對日本軍閥侵略,逃遁進叢林,等待蔣委員長王師救援的逃兵,中村故居外面的大理石板仍然紀錄這個黨國杜撰的恥辱。
提案者以「集體受難記憶」來包裝,被國民黨拉夫的外省老兵很可憐,你們被日本軍閥拉夫的台籍老兵一定也很可憐,用自己的歷史論述來打包台灣人的二戰記憶,這就是一種記憶的襲奪,跟當年的黨國教育一樣,台灣人不記得當年的大東亞戰爭,只有八年抗戰的記憶。
補充說明還提到,要去發掘台灣人抗日的歷史,廣為宣傳,果然露餡了。海南島陣前起義,已經證明是國民黨杜撰的歷史,跟南海血書一樣可笑。台灣人是日本籍,抗日形同叛國,那幾個加入重慶或是延安政權抗日的,在日本人眼裡,不就是中國人所謂的漢奸嗎?怎麼不去挖掘,在二戰期間,協助日軍討伐擾亂地方治安土匪游擊隊的中國人?
國共內戰期間,降共的國民黨軍被送到朝鮮當炮灰,沒被打死的,想到台灣還得刺青殺豬拔毛,避免這些人再度叛逃。連中國人都厭惡叛徒,為何要台灣人當叛國者?
提案者最後提到,或許可以為老兵訂一個節日。可能老先生沒有作功課,蔣匪介石生日的萬聖節就是榮民節,那就是專屬國民黨老兵的節日啊…台籍老兵呢?什麼都沒有。宅醫晚上看診,還有一個特殊的身份「榮民」,應該有一些優惠,但是台籍老兵沒這項福利。
國防部派兩位代表,一個是軍眷服務處,一個是政戰處,兩個一頭霧水,根本不是他們的業務,只是收發單位看到「眷村」,就把他們找來,這個議題應該是找負責中華民國國軍軍史館的單位跟退輔會,看起來國防部代表也是兩手一攤,現在對付共韭跟內賊已經夠煩了,這些老芋頭兵就不要再煩他們了。
這個提案實在離譜到罄竹難書,後來會議結論就是,國家老兵紀念館不是撒尿牛丸,這兩種老兵沒有對戰過,怎麼可能跟沖繩的美日戰歿者一樣和解對話。不能和解的是台灣的不同族群,用這個老兵概念來和解可能治絲益棼,而且文化部的預算被黨國立委凍結,現在愛莫能助。
可喜可賀,可喜可賀。
以下附上之前的說帖
針對文化部「老兵與眷村文化保存諮詢會議」及「國家老兵紀念館推動方案」之聲明
2008年5月20日傍晚,在高雄旗津海邊發生一起火燒車事件,終生為當年戰爭犧牲的同袍奔走建立紀念公園的許昭榮前輩,因為理念遭受嚴重打壓,自焚殉道,時任民進黨主席的前總統蔡英文,以及時任高雄市長陳菊皆出席在鳳山基督長老教會舉辦的許昭榮告別禮拜。之後有志之士籌組老兵協會,接續許先生的遺願,戮力台籍老兵的戰爭記憶保存與和平理念的推廣,與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合作,經營管理「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主題館」。
1949年撤台的國民黨老兵,有中華民國行政院退輔會及各地榮民之家協助照護安養;參戰的歷史有花費十數億的「中華民國國軍歷史文物館」典藏,還有各地佔用原日軍眷舍改建的眷村,轉型為眷村文化館,有各地紀念國民革命軍的忠烈祠;有77事變抗戰紀念日、814空軍節、823炮戰紀念日、93軍人節等各種節日。在國民黨極權統治時期,書寫眷村記憶的書籍沒有被打壓,甚至在中華民國影視娛樂圈還有很龐大勢力的「眷村幫」掌控藝人的生殺大權。
然而,台灣參與80年前二次世界大戰的見證者,在國民黨政權統治下噤聲,白色恐怖時期,任何可以羅織入罪的蛛絲馬跡都讓人避之唯恐不及,許多參戰的文物、資料,在228大屠殺之後大部份被埋藏焚毀。為避免家人在外轉述戰爭記憶引禍,這些參戰的台籍老兵選擇關閉這段人生體驗,珍貴的歷史記憶就隨著時間消逝,台灣新生代根本無從了解這片土地曾經發生的過往,最後只能接受黨國教育的錯置嫁接史觀。
台籍老兵們的軍事儲金跟戰傷補償,則因為國民黨政權非法處分在台日本私產,導致清算和約遲遲未能制定與簽署,最後成為無頭公案,台籍老兵的權益又再次被忽視抹煞。
(1994年,行政院 (83)外字第16242號 公文:「日方亦曾多次要求我國依照中日和約第三條規定,商訂特別處理辦法,以解決兩國間債權債務問題,惟我政府以對日債務多於債權,對日方請求會商處理辦法,均設辭婉拒。」1996年,外交部 外(85)亞太一字第8503005722號 公文:「日方向我方提出三次清償要求」、「當時日本朝野所持兩個中國等論調,與中日和平條約之基本精神不符,我立法委員曾對此深表不滿,要求政府向日方提出抗議。在當時詭譎之政治氣氛下,雙方無法商定特別處理辦法。」)
中華民國退輔會並不會去照顧這批前日本兵,這些人在戰後只能依靠自己的能力謀生,不敢妄想還有紀念他們為國參戰犧牲的節日。每年的815終戰紀念日,台灣媒體安靜到似乎那場大戰在台灣這塊土地上是不存在的。只有日本東京的靖國神社奉祀30,000多名戰歿台灣兵、沖繩摩文仁之丘樹立「台灣之塔」與李登輝前總統的「為國作見證」碑,還有位於高雄旗津空間狹小的二級館舍「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主題館」在保存這段影響深遠的台灣近代戰爭史。
並非「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主題館」只紀念台籍老兵,而是全台灣只有這一個台籍老兵的紀念館舍。
近年來,凡是沒有醜化日本,強調其殘暴猥瑣的形象,忠實呈現日治台灣的影劇作品,都會受到赤藍統派意識形態的抹黑攻擊,從魏德聖導演的海角七號、賽德克巴萊、KANO,一直到最近受到關注的「聽海湧」影集,都有一股勢力在打壓。
2018年,由大愛電視台精心製作,描述台灣女子志願成為日本從軍看護婦的歷史大河劇「智子之心」,僅播出兩集就被永久封存停播。從這些作為來看,台灣人如何跟這群1949年逃亡而來的族群對話及和解共生?
台籍日本兵跟國民黨老兵的歷史,是兩種完全不一樣的史觀及論述,放在同一個場館要怎麼兼顧各自的立場?這也是一種歷史話語權的襲奪。可以想見,當兩者的歷史結合在一起時,使用的史觀就是黨國時代國立編譯館版本的論述,這麼多年來,許多前輩用生命心血重建的台灣近代戰爭史將付諸流水。
高雄旗津「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主題館」,在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與高雄市關懷台籍老兵文化協會多年來的努力經營下,不僅是台灣唯一一座紀念二戰參戰台籍日本兵,以及戰後初期被徵調到中國戰場參與內戰,成為國民黨軍及解放軍的場館。每年舉辦的的「台灣近代戰爭史學術研討會」更是累積十分可觀的論文研究。近年來頻繁組團到沖繩參與和平祭典,與當地民間社團交流,參訪戰爭歷史遺跡與館舍,也留下豐富的資料。
如果文化部真的有心,應該要提升「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主題館」的軟硬體設備,擴充歷史保存及教育功能,成為台灣對於二戰戰爭記憶保存與和平推廣的重鎮,而不是一直耗費珍貴的納稅資源在疊床架屋的組織之上。
原文出處 朱家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