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FOOD

吳鳴 : 煮筍且熬糜,一事兩勾當


大疫之時,我想,沒有比待在家裡更安全所在了。

立夏時節,綠筍上市,到木新市場買菜時,見路邊有售綠筍者,買了兩條,準備回家做涼筍。菜攤邊角地上水盆放著煮好的桂竹筍,買了四條,做油燜筍當涼菜吃。

蘇軾〈於潛僧綠筠軒〉云,「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醫。」像我這種一身東坡肉的花甲男孩,當然要食筍。臺灣一年四季有筍,孟宗竹有春筍,接著是烏殼綠,桂竹筍隨之上市。

綠筍是大文山區特產,每年立夏以後,綠筍上市,可以一直吃到白露。綠筍最好的吃法當然是涼筍,有白玉涼筍之名,與白玉蘿蔔、白玉苦瓜齊名,號曰三白玉。冬吃蘿蔔夏吃瓜,立夏要吃白玉涼筍。綠竹筍後期,麻竹筍登場,然後就是箭筍和孟宗竹冬筍了。

我不喜用電鍋蒸煮,舉凡蒸魚、煮筍、梅干扣肉,不是用土鍋煮,就是用籠床蒸。電鍋太溫吞,做出來的菜往往不愜我心。將綠竹筍用菜瓜布 (是真的菜瓜布,即老菜瓜囊去籽) 刷洗乾淨,筍背剖一刀,丟進八寸蒸籠用的蒸鍋,冷水煮起。買筍宜選彎身,蓋肉多之故也,直筍只適合煮湯。

筍背即筍身隆起部分,用菜刀劃一道,一則筍較昜熟,二則加點米一起煮,筍肉吃進米汁會變比較甜。可丟幾粒米進鍋,煮完筍,倒掉飯粒,未免可惜,我乾脆直接下一量杯米,筍煮好後取出,將米粒撈到土鍋熬成糜。

有些人將煮好的飯加水煮成稀飯,那是稀飯,不是糜。至於將米飯放進鍋裡隨意煮幾分鐘,那是泡飯,連稀飯都說不上。糜者粥也,須從冷水煮起。范仲淹住在寺裡讀書吃的就是糜,因為煮久了,如漿糊狀,可以用筷子劃成四塊分著吃。魏晉飲食文化則有吃粥養生之說,東華大學歷史系陳元朋教授是研究吃粥養生的專家,我就不在這裡獻醜了。

綠竹筍冷水煮起,水開後煮十分鐘,將竹筍從滾水中取出,直接放入加添冰塊的冰水中冰鎭,吃的時候去皮切大丁或厚片。一般小吃店或餐廳,喜切滾刀,筷子夾不起來,要用牙籤插著吃,看著老覺著怪。切大丁或厚片,直接用筷子夾著吃,稍文雅秀氣些。

我有美奶滋恐懼症,舉凡食物蘸美乃滋者,一概敬謝不敏。我喜歡沾醬油吃,屏科大出一種薄鹽醬油,當沾醬極好。我吃酪梨亦是沾醬油或芥茉,把酪梨和白玉涼筍當刺身吃。

蒸鍋裡的米粒用篩子撈到士鍋,倒些煮筍的米汁,繼續熬煮半小時成糜。早餐煎顆荷包蛋,一塊宜蘭鳳梨豆腐乳,一勺肉鬆,幾條辣蘿蔔,幾粒花生米,亦就豐滿得很。2021年5月詩人管管遠行,心底懷念著他的大嗓門,以及每天吃二十顆花生米的養身之道。

原文出處 吳鳴